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今天中央文明委召开大会,隆重表彰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全国道德模范以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
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全体与会同志,亲切看望大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同志们的殷切关怀,大家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增添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刚才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请黄旭华、黄大发同志坐到他身边,并安排田华等老同志合影时就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尊重和礼遇。身教重于言教,这虽然是一个小的举动,但习近平总书记却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大力弘扬先进模范、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真正尊重他们、学习他们、关心他们。
刚才,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单位和工作者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他们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感动,很有启发。大家要学习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并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在地位作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在根本任务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在方针原则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在创建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在法治保障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在组织领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强调“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句话很通俗,但实际上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关系,是从孩子们教育培养的角度讲的;比如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就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引我们从不同层面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5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奋力进取、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主流思想舆论主导力
明显增强,全党全国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二是注重突出价值引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铸魂聚力、强基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弘扬,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社会公益、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节俭养德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向上向善、诚信互助蔚然成风。
三是着力筑牢基层基础,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明显改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四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先进人物模范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群星灿烂的先进群体格局逐步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五是立足改善文化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文艺创作生产活跃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六是着眼制度化长效化,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力实效性不断增强。
可以说,5年来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全面的、深刻的、根本性的。我们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空前提振,思想道德主流保持积极健康向上态势,社会风气呈现可喜变化。今天受到表彰的城市、村镇、单位、个人,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你争我赶共建精神文明、人民群众见贤思齐提升道德水准、全社会崇德向善提高文明程度的生动局面。
回顾5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所以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高度重视并强调理想信念建设,高度重视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并强调树立新风正气,高度重视并强调旗帜鲜明抵制歪风邪气,高度重视并强调以优良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等等,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极大的势场,成为我们能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因。
总结过去5年工作,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找准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工作各个方面,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要把正面教育引导和解决突出问题统一起来,注重融入贯穿结合,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日常经常平常,注重虚功实做,持续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六,坚持改革创新。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甚至黄赌毒等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不良习俗还在一定范围禁而不绝;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不遵守基本公共秩序、不遵守文明行为准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中适应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的创新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存在薄弱环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明显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党的十九大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要的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讲清楚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创新、在实践上的科学指导作用,讲清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干部群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过去5年的历史性变革结合起来,同今后工作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其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坚持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阐释手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网上网下充分覆盖,在国内国外广泛传播。前几天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要发行好、推广好、使用好。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落实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以此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校、干部江南广告 、行政江南广告 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江南app官方下载苹果版 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用好用活新媒体,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影响力。要牢牢把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要通过扎实有效工作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弄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党全社会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要更加突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遵循,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三、着眼培养时代新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全党全社会凝聚了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第一,强化教育引导。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增强认知认同,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更好地疏导情绪、温润心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来,让中华儿女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二,强化实践养成。核心价值观重在知行统一、付诸实践。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鼓励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岗位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行动和“光盘”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弘扬社会文明新风。要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强化规则意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要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完善褒奖激励等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强化制度保障。政策法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措施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避免极端个别事件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冲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的规章规范中,使规范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过程。
四、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利民惠民要求贯穿到工作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一切工作,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内,都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第一,树立为民理念,激发群众积极性。中央文明委成立之初,党中央就明确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每年要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服务人民,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精神文明建设赢得社会认可、受到群众欢迎的成功经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把为民理念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千方百计做好,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做,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善于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坚持依靠人民,提高群众参与度。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的群众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到百姓之中听取意见,到基层一线挖掘经验,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接地气、顺民意。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自愿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三,突出惠民导向,增强群众获得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到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推动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公共设施、公交出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改造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创举,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质量,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第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在各类创建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助力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着眼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人文魅力、发展活力,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城镇化建设的时候,讲了一句很生动的话,就是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刚才济南市的同志在介绍经验时提出“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一致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推动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营造城市文明氛围,推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加强动态管理和督促指导,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创建成果、保持常态长效,推动提名城市注重创建过程、提高工作水平。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修订完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发挥好测评的导向作用。要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创建工作从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直辖市城区向县级市和县延伸,从经济发达地区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拓展,努力构建覆盖大中小城市、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创建格局。
第二,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介绍,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些年,余村确实变化很大,专题片《辉煌中国》里面有专门介绍,生态环境得到很好保护,旅游收入提高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很好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怎样实施也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入推进这一战略,推动广大乡村很好发展起来,不但物质文明建设好,精神文明也要建设好。要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乡贤作用。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行动。要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守护好绿水青山。
第三,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以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为目标,重点抓好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推动服务行业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创建活动,确保提供文明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要推动公务机关和执法单位集中整治“冷、硬、拖、卡”等问题,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明单位创建要在这方面多下力气。实践中也有一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像浙江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努力做到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时“最多跑一次”。其他像武汉等地也都有自己的探案。这些好的经验要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推广,给老百始提供更多的便利。要推动文明单位自觉展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精准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深化文明家庭创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点。要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重视抓好家庭教育,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第五,深化文明校园创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的德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形成良好育人氛围。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校园内要搞好,校外也要搞好。新疆墨玉县吾买尔江·买买提明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很值得推广,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外,这就需要有一些人来专门组织学生的校外活动。
六、聚焦实现文化小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期待更多、要求更高。要充分认识这一新变化新要求,着眼多层次、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文化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创作文化精品、推进文化惠民、丰富文化活动、改善文化民生。
第一,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长效化,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力作。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真正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第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的基础。要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突出综合性、注重适用性,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率,提供更多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们的文化需求,全力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帮助提高优秀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均衡发展。
第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具有蓬勃的文化创造活力。要调动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激发读书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要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建设健康中国。
七、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先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英雄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此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深入开展先进入物学习宣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第一,广泛宣传,讲好榜样故事。先进人物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宣传先进人物,重在见思想、见精神。要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精神内涵,阐释解读先进人物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汲取精神营养、感悟道德力量,激发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共鸣。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新特点,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努力塑造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活形象。近年来,运用“故事汇”巡演、基层巡讲、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先进人物,老百姓很欢迎、很爱看。先进人物现身说法、自已宣讲是很感人的,像黄旭华同志作的大会发言,就让大家深受感动。要继续坚持这些好做法,让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二,深入学习,践行模范精神。学习先进人物,贵在身体力行。要广泛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把崇尚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与加强道德修养、开展道德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以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家庭。要立足岗位学先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激励人们修身律已、锤炼品格,把良好道德操守体现到日常工作、学习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学先进,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奉献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精神境界。
第三,加强关爱,树立价值导向。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就是坚守我们的价值理想,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完善关心帮扶先进人物的政策制度,使尊重先进人物具体化、可操作,彰显党和国家对先进人物的关心与礼遇。先进人物大多是普通百姓,其中不少人还有这样那样的生活困难。要坚持常态化帮扶生活困难的先进人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要加强舆论引导,旗帜鲜明捍卫英雄模范,有力批驳诋毁英雄、消解崇高的错误言论,维护先进人物的荣誉和形象。
八、着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要深化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栽体、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以新时代新变化引领工作创新。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来谋划,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更好服务新时代、助力新征程。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之中,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对决策有重要借鉴意义的调研成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延伸,加强对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引导,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结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文明进步、开放自信、来切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
要以新技术新手段保障工作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深入实施网德工程,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更好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要以强化问题导向推进工作创新。要聚焦群众普遍关关切、社会反响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发现问题中剖析根源,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路径,在补齐短板中创新方法,在巩固成果中提升水平。要持续推进创建内容、考评办法、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表面文章等问题,引导各地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用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九、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文明的良好格局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文明委要按照党委部署,加强总体谋划和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统筹好、运用好各方资源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推动工作。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业务工作、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联系服务、指导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的是教育引导工作,更应该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走在前列。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注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实现新发展。
同志们!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努力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